油條沾醬油當清粥配菜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這樣吃, 但是早年這在我們家卻是很普通的一道佳餚。

在早年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加上大家都還有在家自己煮早餐的習慣,因此老爸會早早在五點多起床,煮一鍋稀粥給我們當早餐吃,而配菜多半是鹹蛋或醬菜等,偶而能有甜麵筋或滷豆干就算是非常豐盛的,但是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印象最深且最期待的還是油條沾醬油這道簡單的料理。如果老爸看著菜不太夠,就會叫我到巷口豆漿店買兩根油條,大約4元,買回來以後,用剪刀剪成一口大小的小段,可以剪成一大盤,然後把醬油倒在小碟中,然後拿油條沾著醬油配稀飯吃,那個甘鹹帶點酥脆的口感,是我小時候最美妙的回憶。

閱讀全文〈油條沾醬油當清粥配菜〉

佳文轉載-貢獻大學于宇宙的精神-傅斯年校長

多年後重看此文,對照今日的社會與教育現象,不禁深有所感。偉大的演說是不會隨時間而遜色的。與讀者共享之。


貢獻大學于宇宙的精神 傅斯年校長 38.11.15 台大校慶演說

如果問辦大學是為什麼? 我要說辦大學為的是學術,為的是青年,為的是中國和世界的文化,這中間不包括工具主義,所以大學才有他的自尊性. 這中間是專求真理,不包括利用大學做為人擠人的工具.

閱讀全文〈佳文轉載-貢獻大學于宇宙的精神-傅斯年校長〉

舊文重貼-台大的福利社

發信人: jacklo@Palmarama (乾亨礦油行), 信區: COOP
標 題: 小福和小小福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Mon Nov 17 18:23:33 1997)
轉信站: Palmarama ( local)

各位都知道小福和小小福. 可是大福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對不對?

如果沒有大福利社, 又怎麼會有小福利社這種對應的名字呢? 台大的大福利社, 現在還在喔, 只不過只剩下遺跡而已. 就是行政大樓中庭的那棟紅磚建物, 現在叫做第一會議室. 大福利社在光復初期, 主要用途是食堂, 然後也賣一些日用品. 照現在的講法, 就是中央餐廳. 很多學生繳一學期錢, 就在那裡包伙.

如果你去行政大樓看看, 那間會議室雖然是裝璜不同, 但是仍看得出, 有點像是成功嶺的大食堂的樣子. 民國六十幾年, 新的福利社建築落成, 就取名為小福利社. 在我進台大時, (民國七十五年)
小小福已經有了, 但是不叫小小福, 而是個沒名字的販賣部. 我記得是七十六年前後, 才慢慢在學生間叫開來,

沒事, 留個記錄.

閱讀全文〈舊文重貼-台大的福利社〉

本站站名乾亨礦油行的由來

最近有幾位網友是因為看到我以長期在BBS上使用的這個ID做為站名而逛過來,才發現連ID都會有長尾效應,因此來介紹一下自己這名字的由來好了.

我開始認識並玩起網路的時間算是相當早,早到我曾經去教育部設在科技大樓的電算中心玩全英文的BitNet, 然後去報名SeedNet還是個專題研究計劃時的研討會(然後它才成立為商業機構),Hinet更是之後的事.事實上那時年紀也不太小了,已經是碩士班研究生了.但在這之後才慢慢看到各種網路服務在建置起來,也陸續參與了台大研究生宿舍和系上校園網路的建立.

但是我也有些遺憾,因為在那個年代真正天天在玩網路的人少,所以大家幾乎都認得或是相互慕名,而其中有些人現在早已經是網路界的大老級人物,甚至都已有過幾起幾落的人生了,而我卻仍然是羅漢腳一枚,沒能跟上網路的幾波狂潮.不知是幸或是不幸?

閱讀全文〈本站站名乾亨礦油行的由來〉

記1994年阿扁剛上任台北市長

有時候人的一些回憶,會因為看到某些不相干的事物而被莫名地帶回來,有人還為此發明出特別的讀書記憶法呢~

這兩天經過辛亥隧道,看到重新整修與塗裝過的嶄新內壁,不由得讓我想起1994年的阿扁來。很奇怪吧~

閱讀全文〈記1994年阿扁剛上任台北市長〉

味丹魯麵-30年前曇花一現的泡麵

其實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在注意一些特別的泡麵,可是大概是當年的風氣未開,所以我認識的朋友除了那些明星產品外,對一些上市時間不長的產品都沒有印象,為了找回小時候的記憶,我跑到奇摩知識+去問,有些有答案,有些沒有。不過我小時候的印象基本上算是挺正確的。

味丹魯麵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故事裡面其實還包括一個小男孩的純真綺想。

閱讀全文〈味丹魯麵-30年前曇花一現的泡麵〉

話說從頭-我的泡麵品嚐史

我是在小學一年級時吃到生平第一碗泡麵的。時間大約是民國六十二年或六十三年的夏天吧,是一個颱風天的午後。當年的生活水準,有颱風警報可是一件大事,爸爸媽媽全部都請假回家,釘窗子堆沙包,做好萬全的準備,小朋友當然也就不用上課了。一夜風雨過去,第二天雨過天晴,可是沒有開伙,爸爸就到雜貨店買了一包生力麵回來泡給我吃。

這應該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吃到口味如此豐富與多變的人間美味~

閱讀全文〈話說從頭-我的泡麵品嚐史〉

買了一顆新的2G隨身碟

有一點點感慨。因為才花了790元就入手。

二年前花2000元買的那顆256MB隨身碟雖然還在使用中,不過外殼有點鬆動,想想其實也可以換了,趁著有空就跑了一趟光華,發現現在商店主推的已從1G容量提昇到2G。

我需要的隨身碟單純只是拿來存資料,如果要聽MP3,我就會另外買(我不太喜歡功能太複雜)所以我的MP3也很少拿來存資料,只存音樂,非不得已不拿來當資料碟使用。而單就這種USB隨身碟,或是記憶卡,甚至MP3播放器等,價格一直在掉,記憶容量一直在往上加,其實已經變成一種必然,但是有時想想,一個人需要隨身攜帶的資訊,是否真的有如此高的必要?但是一支才幾百元的隨身碟,容量大小其實已經和外觀一樣,變成是一種形象問題,和實用性已經有點距離了。

閱讀全文〈買了一顆新的2G隨身碟〉

談談國民黨internet服務的緣起(v1.0)

這篇文章是我在十年多以前寫的, 原載於台大電機BBS站的KMT版, 最近因為維護當年註冊的網域名稱, 突然想起這件事, 所以把原文找了出來, 不過現在重新看了當年寫的文章, 發現還有很多需要補充的細節, 而且當年因為比較年輕, 識見有限, 也有一些可能有認知錯誤的地方, 故我打算重新修訂重寫, 這篇就算做1.0版好了… 閱讀全文〈談談國民黨internet服務的緣起(v1.0)〉

我寫過建中班聯會史

收到建中後期學弟的聯絡, 希望能談談建中班聯會史,其實心情上是有一點複雜的。因為二十幾年前的我, 也曾發過同樣的心願, 可惜當時沒有完全完成, 但是或許至少留下了一點點線索和痕跡, 二十年後讓這位學弟找到了我。 閱讀全文〈我寫過建中班聯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