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把我過去的一些與他人合照的老照片陸續的放到blog上面, 倒不是虛榮心作祟, 而是覺得那是一段值得記錄的過去. 這幾天民進黨在紀念美麗島25週年, 一樣也是用老照片在憶往.
(2006/4/20補述,最後還是沒有放上去,本案無期延期中)
在塵世中與許多人事物的刹那間交會
我準備把我過去的一些與他人合照的老照片陸續的放到blog上面, 倒不是虛榮心作祟, 而是覺得那是一段值得記錄的過去. 這幾天民進黨在紀念美麗島25週年, 一樣也是用老照片在憶往.
(2006/4/20補述,最後還是沒有放上去,本案無期延期中)
很久沒有就選舉發表意見了, 因為實在是太乏味了. 在野的藍軍缺少主打議題, 反而讓執政的綠軍一再挑起話題, 而綠軍的四大天王根本就是在作自己的秀, 目的也不在拉抬自己人.
而阿扁以其總統之尊, 不斷地抛出話題, 也只是在講綠軍要過半, 基本上也不在意過半的是哪些綠軍的卡小.
一場缺乏主體性的選戰. 我們選的可是立法委員耶,
老婆因為貧血, 所以會伴隨西醫無法解決的頭痛和耳鳴, 只好試著找中醫, 剛好我有個同學大學畢業後改唸學士後中醫, 現在在新莊萬安街執業,所以只好跑遠路去找他看, 他除了給藥, 也幫老婆扎了幾針, 沒想到一扎就見效, 老婆說就像是一堵厚牆被撞破, 堵塞的不適感一下得到宣洩, 所以每週去看, 看了二三次, 狀況大有改善. 閱讀全文〈老婆這幾次看的中醫〉
我的指導教授是劉文雄老師。從大三起就拜入門下當學徒,這是台大農化系的傳統,還有著如日劇白色巨塔般走日式師徒制的風格。
當年進入他門下時,他還只是一位不滿五十歲,風華正茂的年輕學者. 一下子十五年就過去了, 當得知這個消息, 才發現自己也快要進入四十歲的中年. 但是成就仍然不如老師當年. 實在有些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概。
算一算十個月來也寫了近百篇文字, 但是總覺得還沒有對上方向. 如果再對不上, 可能會寫不下去, 這幾天會好好想一想, 調整一下寫作的模式和方向.
可能連站體架構都要一起變..
偶然在火車時刻表看到這一篇, 想起民國68~70年唸台北南門國中時, 有個同班同學是在中華路開機車商行的, 稀奇的是, 他家賣的不是一般的機車,而是憲兵機車連用的nBMW的進口重機車, 所以當時雖然有管制進口, 但是for特殊目的的車子仍然有在進口. 閱讀全文〈嗯, 關於機車的編年史〉
最近發現身邊做這種事的人蠻多的, 加上因為我把手上的代聯會主席及學代名錄貼在站上, 意外地也收到了許多列名其上的人的迴響, 好像變成超級尋人任務..
一時興起, 也就把自己的名字交給Google查詢, 沒想到也查到了與我同名的名人, 這倒是破天荒兒第一次…
屋漏偏逢連夜雨, 已經身在瘋狂週的第五天, 居然還發生這個慘劇..應該只是系統碟的某一個磁軌發生損毀, 並不像上次是整個碟片退磁化, 上次是一區一區地壞掉, 不幸的是, 這個磁軌剛好和作業系統相關, 所以就開不了機. 閱讀全文〈電腦系統硬碟掛掉了〉
比較起來, 台大研究生協會就比較不那麼星光燦爛, 主要的原因是, 研究生其實生活重點已經在進行學術的深造, 所以台大研究生協會與其說是一個自治性社團, 不如說它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服務性甚至聯誼性的社團。
雖然在90年代校園學生運動熱烈時, 它偶而也成為一個可以發聲的舞台, 比起一般學院級學生會受到多一些注目, 因此也可以看到一些明星級人物. 而且研究所等於是又經過一次考試的篩選, 因此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學者名人.但多數時候這個團體是比較沈寂的,
況且台大學生會也有研究生選區的學生代表, 不過隨著台大轉型為研究型大學, 研究生比例會漸漸高過大學本科生, 是否未來這些研協幹部會比學生會幹部有更不同的境遇呢? 或許可以拭目以待.
這份名錄只整理到我做議長那屆, 之所以要留這份名錄, 並非完全因為我個人的名字也列在其中, 而是要延續前一篇
自學生會長改為直接選舉後, 其實學代大會議長比較類似去掉行政權的代聯會主席, 仍要歷經兩次間接選舉才會出線,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 這些年來的議長, 其實具有和學生會長一樣的研究價值.
各位可以看出, 這裡有後來成為學生會長, 現任台北市議員的林奕華, 有資深媒體工作者何榮幸, 有偶像作家王文華, 有達康時代資訊新貴薛曉嵐等, (對, 你沒看錯, 就是他們)
不過聽說後來學代大會的運作發生變化, 1990年代以後的重要性也漸不如前, 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如此燦爛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