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台北市公車尚未聯營, 所以坐公車上學必須申請各間公車公司的學生卡式票.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車票護套, 有一個鉚釘, 設計有點像瑞士刀,可以拉出你要坐的票讓車掌小姐剪票. 一格好像五毛錢吧.(後來五年級唸西門國小時, 公車已經聯營, 所以就只有一張票)。
不過我因為年紀小, 其實擠不太上公車, 所以早起一點就會走路.一張卡式票可以用一整個學期.都市小孩走這一趟上學的路其實是很好玩的…
在塵世中與許多人事物的刹那間交會
當年台北市公車尚未聯營, 所以坐公車上學必須申請各間公車公司的學生卡式票.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車票護套, 有一個鉚釘, 設計有點像瑞士刀,可以拉出你要坐的票讓車掌小姐剪票. 一格好像五毛錢吧.(後來五年級唸西門國小時, 公車已經聯營, 所以就只有一張票)。
不過我因為年紀小, 其實擠不太上公車, 所以早起一點就會走路.一張卡式票可以用一整個學期.都市小孩走這一趟上學的路其實是很好玩的…
我小學二年級時從高雄搬到台北來,就轉學進入這個學校。當時的校長是譚達士女士,一位很和藹的老婆婆。我記得還考了一場轉學考,然後才被錄取, 連小學都要考轉學考, 看來民國六十幾年時那時候就不是容易進去的學校。即便我當時住在和平東路三段梅花戲院對面,就已經算是越區就讀了,聽說老爸是把我的戶籍放在一個老朋友的住處,就在學校隔壁的巷子。 閱讀全文〈國北師附小〉
達人- 這是個標準的日本外來語, 在沒有無線日本台之前, 台灣是沒有這個名詞的.曾經何時, 這個名詞開始出現在其他本地媒體, 廣告, 甚至文學作品中.任何可以扯得上一點邊的文字, 就好像非用它不足以顯示自己的文字程度, 讓我看得實在無奈兼生氣.
有網友指正,這個名詞其實還是來自中國,不過在從日本傳來並開始流行以前,它確實是個[死語](沒有人在使用的詞語)。
遺失多年的畢業證書居然有下落了…感覺真是愉快。 閱讀全文〈失而復得的感覺真好〉
這種新聞每隔幾年就會回娘家, 不用太介意了.要論資優教育或這些人長大做什麼, 這裡大概不會有人資格比我老。因為我是民國62年第一屆的小學資優班.民國63年就上過報, 還被台視新聞做專訪。
每隔幾年就會有這種新聞評論. 反正也就是那幾個樣板人物會被記得, 像楊柏因, 于如岡等.
楊柏因如果不是因為有個數學教授老爸, 恐也難成新聞人物.
72年于如岡以科學展覽保送那一年, 我也同期參加科展, 因此在會場有過短暫的互動, 其實當年就看得出他是那種典型的學者型, 不擅言語但是思考深刻的人物, 和我這種社交型的不太一樣. 不過我是民國62年就以第一屆資優小學生也被關心過, 可以說早了至少10年. 當然因為我現在的發展也只普普而已. 就不用再提當年勇了.
我昨天也在椰林風情站看到這個google網站, scholar.google.com
試了一下, 真是可怕, 他等於是學術文獻資料庫的全文檢索與整理, 如果一個研究生用了它那至少可以省下比過去少一年到半年的文獻收集與整理時間,如果他的老闆不知道這個,就會讓老闆誤判學生的水準. 或是讓學生多了可以混時間的空間, 但反過來如果學生夠努力,其實論文的水準會大幅提高…
上次去宜蘭國際童玩節, 老婆對那個俄羅斯兒童舞團的音樂印象非常深刻..因為現代俄羅斯音樂的風格非常特別, 揉合斯拉夫民族的強烈性格, 所以節奏非常強烈, 加上不同於歐美的異國曲風, 其實很好聽,
今天心血來潮, 找到一個中國大陸的網站, 它介紹了一個俄羅斯的mp3網站, 我選聽了它的兒歌cd, 覺得和那天聽到的是一樣的風格, 蠻適合放給小朋友當律動音樂的.
(電腦要加裝斯拉夫文語系支援) http://www.rbcmp3.com/store/product.asp?dept%5Fid=1001&sku=29632
http://www.rbcmp3.com/store/product.asp?dept%5Fid=1001&sku=29631
http://www.rbcmp3.com/store/product.asp?dept%5Fid=1001&sku=26629